俄乌冲突的局势变化,让全球都感受到大国的博弈有多复杂。美国一些智库和学者已经开始冷静盘点自家在台湾问题上的得失,动作挺快的。相比之下,岛内一些人还停留在老一套思维里,总觉得能靠外部力量撑腰。 美国战略反思加速推进 美国人这回的反思,主要源于一篇发表在《外交事务》杂志上的文章,作者是詹妮弗·卡瓦纳和斯蒂芬·沃特海姆,前者来自国防优先智库,后者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。俩人不是专门钻研台湾问题的专家长富资本,而是专注美国国防和全球策略的,视角更贴合美国自身的利益考量。他们直白指出,美国的策略不该绑在一场赢不了的战争上,意思就是别把宝全押在台湾上头。
文章开门见山抛出问题:如果大陆对台动武,美国是插手还是不插手?他们分析了两种选择的影响。插手的话,中美就直接对上,台海冲突可能升级成大国间1945年后的首次大规模武装碰撞。重点提了核领域和网络领域的风险,这些对抗会给美国本土带来严重后果。不插手呢,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和声望会受点挫,但跟插手后的巨大代价比,算不上啥大事。 他们在军事、经济和声誉上细算账。军事上,解放军已有能力覆盖美国本土,统一台湾后射程变化不大,美国还能在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保持监测,对峙格局基本稳。经济上,针对台积电这类关键产业,美国已在本土重建供应链,即便台海航线有影响,美国对日本韩国的贸易也能改道,不伤东亚市场的根本。声誉上,中国统一台湾不会让地区国家全倒向中国,因为美国有印度和日本这些伙伴,对中国有历史积怨,美国还能拉起平衡联盟,守住地位。 算完这笔账,他们得出结论:美国没必要为台湾卷入冲突。台湾对美国有价值,但如果决策者高估了,就等于拿本土安全换永久战争风险,这是没法补救的错。美国该优先维护亚洲既有利益和本土安全,与伙伴共建开放平衡的印太地区,从现在起做准备。
特朗普的态度也印证了这反思。2025年2月,他被问大陆统台时美国是否出兵,拒绝明确答复,说不想提前陷进去。同时,他多次强调台湾应为“防御付费”,语气强硬。 台湾当局顽固不化依旧 岛内当局还在跟疑美声音争辩,甚至主动提百亿美元军购,推动半导体产业赴美,鼓励台商投资美国。这些举动表面看是加强“防御”,实际暴露对美国的依赖。民进党当局所谓的“行政院长”卓荣泰回应特朗普言论,说台湾愿承担更多责任,但仍强调美台合作。 美国文章对台湾“防御”有具体指导,建议采用不对称作战,提升“防务”预算从GDP的2.5%到4%,目标到2030年。还提购买美国武器,战时补给,意图让大陆陷入持久高成本冲突,像乌克兰模式。细化到增加反舰导弹、海雷、扩展防空系统、采购数万无人机。这些更像对“台军”的指令,显示美国已在军事经济领域做后撤准备,弃台迹象明显。 只要有人搞台独,人民解放军会出其不意迎头痛击。这将打击时点从未来调整为随时,体现维护统一的决心。台湾问题是内部事务,不容外部干涉。美国想以台湾遏华,只会自食苦果。
结合美国反思和岛内顽固,国家统一进程加速。美国智库文章转为政策参考,分发国务院。特朗普团队如国防次长提名人科尔比,建议台湾“防务”支出到GDP的10%,避免不必要刺激北京。 岛内当局若继续军购,美方或进一步后撤。解放军演习规模扩大,部队集结,提前准备。经济链重组,美国本土工厂扩产,印日联盟强化,但中国统一不会改变地区格局。
淘配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