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国际舞台上的“魔幻剧情”有点多,而印度的一波操作直接把中美俄三方博弈的热度拉满。 印度最近好像打了鸡血,一边只派65人高调参演俄白“西方-2025”联合军演,一边公然对美国叫板,放话要对美部分商品硬刚50%的高额关税。 这波看似“鸡蛋碰石头”的操作,实则藏着印度的深层算计,更像是给急于拉拢盟友的美国量身定做的“连环套”。 先看军演场上的“象征性挑衅”。 此次俄白军演本就因北约东扩的背景充满火药味,俄罗斯明确表示军演目标是“应对西部方向的安全威胁”,说白了就是直面北约压力。 而印度仅派出65人的小规模队伍参演,这个人数耐人寻味——既不算“重兵支援”引发美国强烈反弹,又实实在在出现在了俄白阵营的演习名单里。 有点在北约和美国面前亮明了你们要是再逼我,我就“站队”俄罗斯的态度。 美国的50%关税确实打疼了印度的命门,特别是印度占对美出口66%的劳动密集型产业。 比如纺织业 , 依赖美国市场的支柱产业利润被直接清零,北方邦工厂订单取消率超60%;苏拉特钻石加工中心扛不住90亿美元出口额缩水,开始转移产能;45%的印度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,数千岗位岌岌可危。 要知道,美国近期正忙着拉拢印度加入“印太战略”包围圈,又是出售先进武器,又是许诺贸易优惠,就是想把印度打造成制衡亚洲的“棋子”。 但印度这步棋直接戳破了美国的幻想:你想让我当马前卒,我偏要和你的“对手”保持互动。 更妙的是,65人的规模给了印度足够的解释空间,既可以对外宣称“只是常规军事交流”,又能让俄罗斯感受到“战略支持”。 这种“模糊战术”把美国架在了尴尬的位置——翻脸吧,舍不得印度这个潜在盟友;忍了吧,又显得自己对盟友的掌控力不足。
再看贸易场上的“正面硬刚”。 就在参演军演的同时,印度贸易部突然放出风声,计划对美国出口的核桃等农产品加征最高50%的关税,理由是“美国长期限制印度钢铁和铝产品准入”。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要知道美国农产品是印美贸易的重要支柱,印度此举直接瞄准了美国农场主的“钱袋子”,而农场主恰恰是美国政坛不可忽视的选票力量。 印度此时抛出关税大棒,相当于握住了谈判的“筹码”——要么你取消对印度钢铁铝产品的限制,要么我就让你的农场主选民不满。 美国农民当前已经对失去中国大豆市场非常不满,再丢了印度,特朗普的脸色只怕会不太好看。 况且,中国买美国大豆,美国的农民只会感谢特朗普,然后支持特朗普继续打贸易战。 买巴西大豆,人家的总统甚至会捏着鼻子表示自己挺喜欢看中超,那可是巴西总统。 更狠的是,印度把贸易诉求和“不站队”的外交姿态绑定在了一起:你想让我在军演问题上妥协?那得先在贸易上给我好处;你要是逼我太紧,我不介意和俄罗斯走得更近。
印度拒绝停购俄油,毕竟俄油占其进口量的22%,且价格比国际油价低30%,这是控制通胀的关键。 尽管近年来和法国走的比较近,但俄罗斯仍是印度重要的武器装备的供应方,合作历史悠久,军演中特种武器训练也直接关系印军战力升级。 印度这波“双管齐下”还真不是鲁莽,而是精准拿捏了美国的软肋。 一方面,美国需要印度在印太地区制衡对手,不敢轻易和印度撕破脸;另一方面,政治压力和现实农产品出口困境让美国对贸易反制格外敏感。 印度正是看透了这一点,才用“小规模军演+高关税威胁”的组合拳,既巩固了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,又向美国索要更多利益,硬生生把自己从“美国的棋子”变成了“博弈的棋手”。 而最尴尬的当属美国,接招吧,等于向印度妥协米牛金融,会被盟友视为“软弱”; 不接招吧,既丢了贸易利益,又可能把印度推向俄罗斯。这哪里是印度在硬刚? 分明是给美国下了个“进退两难”的套。 接下来就看美国怎么解局了,但可以肯定的是,印度这波操作已经赚足了关注度,更让世界看到了这个“新兴大国”在大国博弈中的精明算计。
淘配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